你有没有想过,当你的亲人被劫持,对方甩下一句“敢打进来就杀人质”——这时,到底该不该进攻?
这段仅有17秒的视频,最近在以色列各大电视台循环播放:一名人质跪在加沙城的废墟中,用颤抖的双手挖掘沙石。 镜头外一个声音用阿拉伯语吼道:“给自己挖个坟! ” 画面结束时,地上出现一个浅坑。
以色列国防军随后确认,视频中的人是62岁的工程师巴鲁克·亚伯拉罕,去年10月7日从家中被掳走。 他的女儿塔玛尔在接受采访时几乎崩溃:“我们看到父亲在被迫自掘坟墓,而我们的政府还在争论要不要打进去? ”
这就是加沙城此刻最血腥的困境。 一边是哈马斯发出“宁杀人质不投降”的威胁,另一边是以色列集结6万重兵,宣布将发动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地面进攻。 内塔尼亚胡称这是“推翻哈马斯的最后一击”,但谁也不知道,这道命令下达之后,那50个被扣押的人质会不会第一时间迎来屠杀。
战争打到了第22个月,加沙城成了最后的修罗场。 这片仅占加沙25%的土地,挤进了100万人。 他们睡在联合国避难所的水泥地上,挤在早已停课的教室里,甚至露宿在炸毁的街道边。 以色列军方要求他们在6到8周内全部撤离,但许多人根本无处可去。
“我们能逃到哪里去?”一位在希法医院当志愿者的教师说,“南部营地连帐篷都不够了,过去两个月,面粉价格涨了20倍。 ”他身旁的医院走廊里躺满了伤员,手术室因为缺乏麻醉药,只能用最后一点抗生素维持截肢手术。
而在地面之下,哈马斯正在准备最后的防御。 他们保留了军用级武器——突击步枪、火箭推进榴弹和地雷,更拥有加沙最复杂的地下隧道网络。 指挥官伊兹・丁・哈达德接替了被炸死的辛瓦尔,他的命令异常坚决:战斗到最后一刻,并威胁一旦以军强攻,立即处决全部人质。
以色列安全内阁成员埃利・科恩透露,以军将主攻加沙城核心区,那片20平方公里的区域,大约相当于一个西部省份的县城大小。 但想要拿下这里,需要五个满编师的兵力。
“这将是一场逐栋楼的争夺战,”一位刚从北部前线轮换下来的以军少校说,“每扇窗户后都可能藏着狙击手,每个地下室都可能连接着隧道出口。 ”他们最近发现哈马斯武装人员开始伪装成平民,甚至试图混入撤离队伍。
人质成了这场战役中最残酷的筹码。 据情报显示,50名人质中只有20人确认还活着,其中2人健康状况危急。哈马斯拒绝所有国际医疗组织探视,除非以色列同意永久停火。
“他们把人质当作活的盾牌,”一位人质家属代表在特拉维夫的抗议活动中喊道,“每拖延一天,我们父亲生存的机会就减少一分。 ”这些家属们已经封锁了数个军事基地的入口,举着“先救人再进攻”的标语。
但以色列极右翼势力却持完全相反的观点。 “任何延迟都是对恐怖主义的屈服,”一位议员在电视辩论中直言,“如果怕人质伤亡就不进攻,我们将永远无法消灭哈马斯。 ”
国际社会的声音同样分裂。 欧洲多国谴责进攻计划将导致人道灾难,美国却表示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,同时协助建立名为“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”的援助网络。
在加沙城南部的撤离点,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试图离开。 以色列士兵设置检查站,逐个筛查身份,担心哈马斯武装分子混在其中。 “我们看到有些年轻男子被带走问话,再也没有回来,”一位带着三个孩子的母亲说,“但我们能做什么呢? 只能继续往前走。 ”
哈马斯则通过清真寺的喇叭和秘密传单,呼吁居民留在家里。 “撤离就是背叛,”一份传单上写道,“真主会保佑坚守者。 ”这种矛盾的指令让许多家庭陷入两难:走,可能被以军怀疑是武装人员;留,可能成为空袭的牺牲品。
在加沙城的市场上,还能买到有限的蔬菜和面粉,价格是战前的50倍。 一个卖饼的小摊主说:“大部分人一天只吃一顿,主要靠联合国那点豆子罐头。 但最近连罐头都很难到了。 ”
以色列军方表示,他们将在进攻前建立人道主义通道,但承认无法保证所有人的安全。 “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,”一位北约军事观察员评价道,“在百万人口的城市中进行高强度巷战,却没有平民伤亡——这从来没有成功过。 ”
与此同时,哈马斯正在准备最后的手段。 情报显示,他们可能试图俘虏以军士兵,以增加谈判筹码。 “每个士兵都知道,如果被俘,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吉尔·沙维特,”一位以军心理辅导员提到2011年用千名囚犯交换的那名士兵,“这种恐惧是真实的。”
夜晚的加沙城,除了偶尔的无人机轰鸣声,只剩下寂静。 大多数地区已经断电,只有少数靠发电机的医院还亮着灯。 在这黑暗中,50名人质的命运悬而未决,100万平民的生存危在旦夕,6万士兵正准备投入战斗。
当黎明再次降临,谁的生命将被牺牲? 谁的正义能得到伸张? 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答案,只有战争的无情逻辑在悄然运转。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翻翻配资-低息股票配资-配资专业门户-配资门户论坛官方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